在廣西桂林市荔浦縣,許多砂糖橘種植戶富裕了起來。“以現代特色農業為總抓手,實現農業產業‘五化’發展,推進農業與各新興、重要產業深度融合,突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引領作用,充分尊重和保障各類經營主體意愿,更多通過各種培育措施,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。”桂林市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十分清晰。
一項項數據彰顯桂林成效。桂林是廣西首個水果業產值超百億元的市,水果產量居廣西第一;桂林共創建各級示范區79個,其中54個獲自治區認定,認定數在廣西排名第一位;桂林6個縣獲“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”稱號,數量位居廣西首位……
冬季桂林,綠意盎然,記者穿行稻田果園,走進生產車間,訪問主管部門,探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桂林之道。
產業融合,延展“長”“寬”“高”三維度
桂林市把握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這個方向,突出“長、寬、高”三個維度,拉長農業產業鏈、拓寬農業多種功能、提高產業與農民利益聯結的緊密程度。
桂林市副市長謝靈忠向記者介紹了桂林拉長農業產業鏈的具體舉措,加快“接二連三”,既發展體現桂林農業資源優勢、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優勢產業,又發展以農產品保鮮、精深加工等為主體的第二產業,還要發展以農業觀光旅游、倉儲物流、電子商務為主體的第三產業,進一步打通價值鏈、提升附加值。
“桂林強化‘經營山水、經營鄉愁、經營美麗、經營文化’的理念,推進農業與旅游、教育、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,加快打造美麗經濟產業帶。”桂林市農業局局長蔡立圭說。2016年全市休閑農業接待約1600萬人次,休閑農業收入約35億元,休閑人次年增長20%以上。
園區建設,推進農村產業“規?;?、標準化、組織化、市場化、品牌化”
園區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抓手。蔡立圭解釋,充分發揮產業對農村發展的支撐作用,突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引領作用,推進農村產業規?;?、標準化、組織化、市場化、品牌化建設,強力打造農民增收產業帶。
在興安縣溶江鎮蓮塘村蓮塘屯,65歲的莊旭華雖然已經有40多年的種植經驗,但他仍然看重學習新技術,他說:“小戶農民的市場意識還是有些跟不上,需要引導和實踐。”興安縣委、縣政府在葡萄主產區建立了靈渠葡萄產業(核心)示范區,通過引領帶動,提升農民種植能力。
沿桂林旅游黃金水道漓江,靈川縣建起古鎮提香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。示范區主導產業為葡萄,輔助產業為蔬菜,從品種引進到種植技術提升,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標準化基地創建,從產業鏈條完善到經營主體組合,全方位提升產業發展水平。在特色種植的基礎上,還拓展產業,實現農旅融合。據了解,該核心區面積3005畝,涉及大圩鎮秦岸村委5個自然村,惠及農戶670戶2840人,2016年核心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8元。
在桂林,一個個現代化特色農業示范園區串聯成帶,組成桂陽公路百里金橘、湘江資江流域百里葡萄長廊、全州“三水一灣”循環農業和陽朔、恭城休閑觀光農業以及城郊“菜籃子”等6條萬元增收示范帶。
多舉措培育主體,不搞強迫命令,不搞“拉郎配”
野生獼猴桃是資源縣獨具特色的產業。資源縣僅野生中華獼猴桃就達36.5萬株。2015年,資源縣對種植3畝以上的種植戶,給予每畝2500元物化(水泥樁、鐵絲)補助,激發了農民發展獼猴桃產業的積極性。
主體的積極性得以保障,產業發展才能更有活力。桂林市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遵循市場經濟規律,充分尊重和保障企業、專業合作社、農民等經營主體的意愿,不搞強迫命令,不搞“拉郎配”,更多通過規劃指導、政策激勵、財稅扶持、示范帶動等措施,推動農村產業發展。
謝靈忠告訴記者,要把各類經營主體的組合效率更大化,促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合發展,推動農業主體由生產聯系向要素聯結轉變。建立健全到戶到田的“全程托管”“服務集約”等精準化農業技術服務模式,推動農業服務由單環節向全程化轉變。
廣西名特優農產品(區內)交易會連續4年在桂林舉辦,從2015年起,永久落戶桂林。桂林市委、政府把廣西農交會作為重要宣傳平臺,同時,積極參加國內外大型展會,每年均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、全國綠色食品交易會、粵桂黔農產品博覽會等活動。
桂林通過“組團式”發展提升主體發展。如“組團宣傳報道”“組團對接大型商超”“組團上網營銷”……桂林市委市政府合理發揮自身作用,推動桂林農產品由靠“賣得好”倒逼帶動“種得更好”。
冬季桂林,綠意盎然,記者穿行稻田果園,走進生產車間,訪問主管部門,探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桂林之道。
產業融合,延展“長”“寬”“高”三維度
桂林市把握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這個方向,突出“長、寬、高”三個維度,拉長農業產業鏈、拓寬農業多種功能、提高產業與農民利益聯結的緊密程度。
桂林市副市長謝靈忠向記者介紹了桂林拉長農業產業鏈的具體舉措,加快“接二連三”,既發展體現桂林農業資源優勢、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優勢產業,又發展以農產品保鮮、精深加工等為主體的第二產業,還要發展以農業觀光旅游、倉儲物流、電子商務為主體的第三產業,進一步打通價值鏈、提升附加值。
“桂林強化‘經營山水、經營鄉愁、經營美麗、經營文化’的理念,推進農業與旅游、教育、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,加快打造美麗經濟產業帶。”桂林市農業局局長蔡立圭說。2016年全市休閑農業接待約1600萬人次,休閑農業收入約35億元,休閑人次年增長20%以上。
園區建設,推進農村產業“規?;?、標準化、組織化、市場化、品牌化”
園區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抓手。蔡立圭解釋,充分發揮產業對農村發展的支撐作用,突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引領作用,推進農村產業規?;?、標準化、組織化、市場化、品牌化建設,強力打造農民增收產業帶。
在興安縣溶江鎮蓮塘村蓮塘屯,65歲的莊旭華雖然已經有40多年的種植經驗,但他仍然看重學習新技術,他說:“小戶農民的市場意識還是有些跟不上,需要引導和實踐。”興安縣委、縣政府在葡萄主產區建立了靈渠葡萄產業(核心)示范區,通過引領帶動,提升農民種植能力。
沿桂林旅游黃金水道漓江,靈川縣建起古鎮提香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。示范區主導產業為葡萄,輔助產業為蔬菜,從品種引進到種植技術提升,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標準化基地創建,從產業鏈條完善到經營主體組合,全方位提升產業發展水平。在特色種植的基礎上,還拓展產業,實現農旅融合。據了解,該核心區面積3005畝,涉及大圩鎮秦岸村委5個自然村,惠及農戶670戶2840人,2016年核心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8元。
在桂林,一個個現代化特色農業示范園區串聯成帶,組成桂陽公路百里金橘、湘江資江流域百里葡萄長廊、全州“三水一灣”循環農業和陽朔、恭城休閑觀光農業以及城郊“菜籃子”等6條萬元增收示范帶。
多舉措培育主體,不搞強迫命令,不搞“拉郎配”
野生獼猴桃是資源縣獨具特色的產業。資源縣僅野生中華獼猴桃就達36.5萬株。2015年,資源縣對種植3畝以上的種植戶,給予每畝2500元物化(水泥樁、鐵絲)補助,激發了農民發展獼猴桃產業的積極性。
主體的積極性得以保障,產業發展才能更有活力。桂林市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遵循市場經濟規律,充分尊重和保障企業、專業合作社、農民等經營主體的意愿,不搞強迫命令,不搞“拉郎配”,更多通過規劃指導、政策激勵、財稅扶持、示范帶動等措施,推動農村產業發展。
謝靈忠告訴記者,要把各類經營主體的組合效率更大化,促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合發展,推動農業主體由生產聯系向要素聯結轉變。建立健全到戶到田的“全程托管”“服務集約”等精準化農業技術服務模式,推動農業服務由單環節向全程化轉變。
廣西名特優農產品(區內)交易會連續4年在桂林舉辦,從2015年起,永久落戶桂林。桂林市委、政府把廣西農交會作為重要宣傳平臺,同時,積極參加國內外大型展會,每年均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、全國綠色食品交易會、粵桂黔農產品博覽會等活動。
桂林通過“組團式”發展提升主體發展。如“組團宣傳報道”“組團對接大型商超”“組團上網營銷”……桂林市委市政府合理發揮自身作用,推動桂林農產品由靠“賣得好”倒逼帶動“種得更好”。